坚持人民至上,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

​当前,我国正值“七上八下”防汛关键期,在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人民至上”。这一理念如明灯照亮了我们党员干部前行的道路,也为应对防汛抗洪救灾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更成为了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它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在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人民至上”的理念,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人民至上,要求党员干部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意识,要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在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等到灾难来临才仓促应对,而是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这就需要加强对气象、水文等信息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例如,在一些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提前修建坚固的堤坝、疏通河道,能够有效地减轻洪水的危害。同时,也要加强对民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也是未雨绸缪的重要举措。

人民至上,意味着“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的果断行动,在灾难面前迅速响应。当灾害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救援队伍也要第一时间奔赴受灾地区,展开搜救工作,确保被困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助;也要确保救援物资的及时调配和发放,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地方住。比如在一些洪水肆虐的地区,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驾驶冲锋舟深入灾区,解救被困群众,这种迅速响应、果断行动的精神,正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

人民至上,还需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决心,坚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防汛抗洪救灾不是一时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洪水退去,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党员干部需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包括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电力、通信等;为受灾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关怀,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这就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党员干部在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的行动准则。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人民群众在灾难面前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共同战胜灾害,迎接美好的未来。

(河北省滦平县滦平镇政府 李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