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溪水穿流而过,树木花草错落有致,山石嶙峋凉亭点缀……这不是“诗和远方”,而是近年不少地方利用城市的犄角旮旯“见缝插绿”,积极为百姓打造的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又称袖珍公园,最大特点就是小而精、小而美,遵循的是在居民身边布局、免费共享方针,让群众在转角遇见美、在家门口便能休闲活动。看似点状分散,实则规划有序,口袋公园还具有“城市绿肺”效果,也可供应急疏散使用。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口袋公园2万余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5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口袋公园愈发受到群众欢迎。
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缩影。城市空间寸土寸金,但许多地方又有边角荒地。随着人文理念和绿化思路不断更新,越来越多城市开始重视并盘活这些土地资源,对它们施行“美容术”,消除“卫生死角”,栽种花草绿植,增加全民健身设施等等……简言之,生态环境变好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周边居民纷至沓来。口袋公园“变废为宝”,为市民提供休闲锻炼好去处。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毛细血管”,口袋公园也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草一木皆含情,一砖一瓦都有意。不少地方在建设口袋公园的过程中,还融入了历史与文化元素。有的以古树为中心,透过“活着的文物”荫蔽世人;有的收集旧时砖瓦,复原古色古香的景致;还有的结合当地文化遗产,集中展示相关技艺和韵味……当口袋公园连接起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它已不仅仅是休闲之地,而是让老街坊们有了可“触摸”的乡情,令年轻人知道自己从何处走来,更使游客们能够了解地域特色和风情。以口袋公园为窗口,历史与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口袋公园还使生活更有烟火气。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城市林立的高楼、整齐的围栏,也在不经意间阻隔或淡化着邻里之情。口袋公园越来越多,在开放共享的地带,成年人相约锻炼聊天,孩子们相互玩耍嬉戏,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与交流空间。一个个口袋公园构成了城市的绿化和景观带,也是促进邻里沟通的良好纽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各级管理者不仅要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生态环保的成色更足,而且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公共设施建设,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环境、自身家园更加和谐宜居。从这一角度看,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逐步将它们连点成线,将形成分布更均衡、设施更完善的城市景观休闲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版权所有:新时代先锋网@2021 闽ICP备2021013525号
联系邮箱:mayimedia@qq.com微信号: cnmy2021联系QQ:3559356856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