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建筑业给人们的印象多半是发展模式粗放、习惯人海战术、环境污染影响大、工地脏乱差且到处都是建筑材料和农民工、技术型建筑产业工人严重紧缺……以致于这个行业在很多人看来不是可以长期深耕、追求理想抱负的地方,更很少被年轻劳动力一致看好和竞相选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人口红利变得越来越少,加上建筑业不得不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和时代潮流加快转型升级,推广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成为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也因此,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密集出台了关于推广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政策纲领性文件,各省市也积极细化和完善了落地政策措施,这才使得装配式建筑产业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也出现了逐年增长的态势。
不过,尽管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都已出台系列政策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但就目前情况看,实际推广落地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初衷和预期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诸如装配式建筑“叫好不叫座”、装配式建筑企业“吃不饱”“假装配”“蹭补贴”、市场和老百姓对装配式建筑“不感冒”“不买账”等问题,不断浮出水面,装配式建筑也因此饱受诟病。
到底怎么做才能把原本为了顺应市场形势变化和时代潮流、助推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好事办好?究竟该如何破解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局?这是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都在关注和重点思考的现实问题。
“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助推建筑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这点毋庸置疑。装配式建筑产业目前面临的困局固然有多方因素导致,但并不是没有破局之策。任何一种产品、任何一个产业‘叫好又叫座’,其实都是有章可循的。”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廖江陵在日前由深圳市建筑产业化协会主办的“2021第四届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国际(深圳)高峰论坛”上的一番话,引发业内共鸣。
“就发展装配式建筑而言,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回归建筑品质、功能本身,而不是过分讲究结构、追求装配率,再加上不断想方设法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参与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居住需求的新要求,相信一定能够改变市场、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对装配式建筑的看法。”廖江陵补充说。
事实的确如此,目前来看,一些地方的装配式建筑还没有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多数还是量身订作,一个建筑一套图纸、一套设计。如此一来,带来的后果是在成本等方面,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施工并没有体现出多少性价比优势。
“一些地方过重关注装配率,甚至把很多精力耗在技术难度很高的结构装配,虽然没什么不好,但这使老百姓的获得感不高,忙乎了半天,最后老百姓看了这样的装配式建筑后没觉得有什么特殊,没觉得这些事情跟消费者有什么关系。鉴于此,我一直在提倡,发展装配式建筑应该把思路拓宽一些。”廖江陵说。
整体而言,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多是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在商品房领域,多数开发商都比较谨慎;一些建筑企业也持观望态度,不愿投资或采用装配式;一些业主单位则对装配式建筑“半信半疑”,缺乏实质性行动;少数企业虽然建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但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集聚能力不够。
近年来,为大力推广和发展装配式建筑,各地政府部门虽然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对装配式建筑企业和项目给予“容积率奖励”“资金补贴”“资金监管放松”“土地供应保障”“金融支持”等多方面优惠,但一些装配式建筑企业只能依靠与政府发包的一些保障房项目维持生产运转,无法完全“断奶”,走向市场求生存。
相比之下,深圳市近年来在探索实践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深圳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薛峰介绍称,目前该市已出台15个政策文件和14部标准规范,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目前超过4200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新开工装配式占比达到43%,建设规模和占比位居全国前列。“我们还打造了绿景幸福家园、汉京中心等一批国家创新项目,孵化培育了31个国家省市级产业基地,创设了全国首个装配式建筑专业职称,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会助力、企业受益’的具有深圳特色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并持续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不管怎么说,装配式建筑也好,新型建筑工业化也好,建筑业其实就是一个帮人盖房子的行业,既然是盖房子,那就要让老百姓住起来觉得舒服。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的房子老百姓喜不喜欢住?能给老百姓有什么获得感?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在破局问题上,我觉得应该从老百姓最容易感触到的装修环节着手,大力提倡和推广装配式装修。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让老百姓看见你的装修图纸,以及整个装修过程是什么样的,在装修之前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共同参与这件事。因此,一定要提供让群众有获得感的装配式装修。”廖江陵说。
在很多人都很关注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问题上,廖江陵反倒认为并不需要花太多精力。“结构最大的作用就是把设计好的建筑牢牢地、纹丝不动立在那里,我们完全可以提供大空间的结构,造价也便宜,工艺也方便。如果老要把200平方米的建筑拿来追求装配率,我个人觉得本末倒置,违背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初衷。装配式建筑一定要回归到建筑的功能、品质本身,要跟其他的专业比如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深度融合,不能为了结构而装配,为了提高装配率而装配。”
在更高层次推进装配式建筑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方面,深圳正充分发挥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深圳特色产业优势,以“智造、智能、智慧”为核心,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同时在建造全过程加大信息模型、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推动数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机器人施工,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提高建筑行业全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打通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助力实现协同发展。
薛峰还表示,针对多元化的民生需求,接下来深圳将充分发挥模块化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周期短、品质高、环境影响小等综合优势,助力学校、医院、地铁车站等民生工程的建设,既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业态,又加大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民生保障,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
监制:肖正华 责编:高洋洋
上一篇:社工入户走访 关爱低保家庭
版权所有:新时代先锋网@2021 闽ICP备2021013525号
联系邮箱:mayimedia@qq.com微信号: cnmy2021联系QQ:3559356856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