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鄱阳湖提前进入极枯水期,一些湖边变身“草海”,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不过,近日一些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有车主驾驶越野车直接开上湖滩,轧出一道道车辙,给鄱阳湖湿地的生态保护带来威胁,引发了关注和讨论。
有路就有越野车?“野趣”莫要轧过生态红线
鄱阳湖的“草海”“湖底”美景等标签贴上后,这里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地,还有人航拍车辆在湖床上驰骋的视频,笔者认为,这并非人与自然亲近和谐,而是在毁坏自然。
笔者了解到,湖床裸露就属于湿地草洲,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而不应是驾车驰骋的“赛场”,湿地脆弱的生态系统经不起肆意碾轧,当地也竖起了各类警示牌,阻止游客车辆进入河床。鄱阳湖被誉为“珍禽王国”,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有专家介绍,今年由于存在旱情,候鸟会因为留恋食物而推迟北上,在这里栖息一段时间,当它们隐秘的家园成了“网红”景点,所造成的破坏可想而知。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人开始钟情于“野趣”,驾驶车辆在沙漠、山丘、浅滩等地貌上飞驰。不少商业宣传和网络圈子中也有意无意传递着“不走寻常路”“驾车便能跨越山川河流”的信息,造成不少问题随之而来。带着所谓“越野”情结去探究秘境,可能压坏了保存千年的地貌、驾车去湖边涉水,可能破坏湿地生态,同时不断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时刻敲响警钟。
车辆将人类带向更远的地方,但不代表能跨越生态红线,去改变自然界的本貌。网络与商业共同营造的“梦想和远方”更要低头认清脚下的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给自己行为标注一条红线。
“放飞自我”而不逾矩,才是真正的快乐
“越野车碾轧鄱阳湖湿地草海”事件引发关注,相关人员是否会受到行政处罚甚至承担进一步的法律责任?相关部门的后续处理有待关注。
户外活动引发非议,不仅让人想起“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当时三名攀岩爱好者在攀爬过程中使用电钻在花岗岩柱体上钻孔打入26个岩钉,对巨蟒峰造成严重损毁。其中两人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三人在民事公益诉讼中被判连带赔偿环境资源损失600万元。
这起案件中,两名攀登者涉及的罪名是“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可能包括当事人在内的大多数人对这一罪名并不熟悉。而在今年6月,《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但那些驾车“驰骋”鄱阳湖草海的越野爱好者,恐怕对这部法律也不了解。
近年来,特别是《民法典》颁布施行以来,相关部门和媒体对民法领域进行大力普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户外活动,感受自然带来的快乐,却对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甚至由此违反相关法律,甚至触犯刑法。
所以,在亲近自然的潮流之下,相关部门是否也应增加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刑法有关罪名知识的普及。当然,作为个人也应主动了解、学习相关法律,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对《湿地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出台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等,进一步作出更具体的规定,给出更明确的指引。
毕竟,在大自然中“放飞自我”而不逾矩,才是真正的快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评论员 刘浏 万承源
版权所有:新时代先锋网@2021 闽ICP备2021013525号
联系邮箱:mayimedia@qq.com微信号: cnmy2021联系QQ:3559356856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