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人生的三个楷模:郭子仪、张謇、郭可慈
郭(必)谦
郭子仪是唐朝中兴的名将,曾平叛“安史之乱”,被唐肃宗封为兵部尚书、天下兵马副元帅。累遭宦官诬陷,四期四落,他曾保唐代宗,数次抵御吐蕃建奇功,报国家民众平安,被封汾阳王,对皇室有再造之功。七十五岁仍驰骋沙场,八十五岁安然辞世,是历史上有名的十大将——福将。他智勇双全,英武一世,忠贞一世,有宽仁、豁达的高尚品质和风范,最可贵的精神是爱国、忠贞。
小时候,父亲郭可慈告诉我,他是郭子仪的第46代子孙。九岁前,每年在家乡如东马塘沙家庄祭祖,所有的人都会在祖先牌位下磕头,声称自己是第多少代子孙,一定会记住“郭氏家训”……可惜的是因社会动荡等原因,20世纪五、六年代我们老家的郭氏家谱被销毁了。八十年代,我父亲询问沙家庄宗亲,他们一样,自家珍藏的家谱也在十年政治运动中烧毁了。
经过20多年的寻找,我在国家图书馆找到《雉水郭氏宗谱》[编修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共有二十三卷。由清代郭先培编写]。 如皋郭氏始祖叫郭君章,到郭先培共十五代。2018年,我去沙家庄找宗亲郭必昌了解,知道了沙家庄的始祖叫郭良傑,是《雉水郭氏宗谱》郭氏第十代,他的子孙郭养秋、郭斗南、郭韻墀等都在这份家谱里。而郭必昌的堂兄有一张郭良傑到他共十代的图表。我爷爷郭履安,他从小就喊履安爷爷,同宗同枝,沙家庄有几十家姓郭的,分散到全国各地数百人。这样,我搞清楚了我父亲排行是“可”字辈,我是“必”字辈,是郭子仪第47代孙。
获悉是郭子仪后裔之后,我一直在不断学习、研究郭子仪的历史资料、文章、小说等。爱国、对国家忠贞的情怀渐渐地在我血液中滋长和流淌起来。我十分崇敬我的祖先郭子仪,把他作为人生学习的第一楷模。青年时期,就在心底发誓要无怨无悔地爱国,忠于国家。
张謇是我们南通的圣贤,从小就听母亲说:“张四先生(张謇)是个了不起的人,在南通办了大生纱厂,办了很多小学……”后来知道他办了南通师范、南通博物苑等。
这几年,我对张謇先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资料接触的越多,越觉得张謇先生了不起,仰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张謇先生以“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进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他创办了二十多家企业,涉及棉铁、交通(公铁路)、港口、盐垦、农垦、食品、金融等诸多方面。他在南通奇迹般地创造了二十多个全国第一:第一师范、第一博物馆、第一气象站……以商养学,建校兴教,以校育才。他创建了三百七十多所大中小学校,办学之多,范围之广,史上罕见。他写诗逾两千,著述文字六百余万。他不遗余力地去倡扬书画、京剧、刺绣等民族艺术的发展。他一生所获的巨大财产,皆为社会服务。造福于一方(长江三角洲),在全国影响深远。他不仅留下了大批工业、教育、文化遗产,还留下珍贵的精神:爱国、创新、诚信等,特别令我敬佩的是社会公益善行和奉献精神。我把他作为人生学习、效仿的第二楷模。
我永远比不上张謇先生的博学多才,创办不了企业,创建不了学校。但我想我可以多写富有新时代气息的诗文,弘扬正气;可以多研究文化史,写出更多的史学著作,记录新时代人民创造的巨大业绩;可以多出书,多创作新颖的书画艺术作品,完成百城捐赠目标和理想……像张謇那样为家乡、为文化事业、为社会繁荣,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郭可慈,我的父亲,原来是南通师专(现南通大学)的教师,是一个精通中英俄三门语言写作的作家、学者,出版过十多本外语词典、教学专著,在国内外语教学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还出版了文史著作《现代作家亲缘录》,文学著作《郭可慈、郭谦父子文选》。他一生不间断地学习和写作,他的书法很好,尤其是硬笔(钢笔)书法,但他365天还不停息地临帖写字,有一个很好的习惯,让我耳濡目染。让我感动和震撼的是,在他生肝癌住院时,他在病床上还是乐观地忘我看书、写作。
正是2001年在医院陪他治病数月,我被他的读书、写作精神所感染,我认为家里唯一有可能继承他的文化事业的人是我,我肩头有责任接过父亲的班,把文化学习、研究成为进行时,才不辜负父亲内心深处的期望。于是,在文学停笔二十年的2002年,我才重新拾起文笔,不断地学习、写作。我父亲的遗著《现代作家亲缘录》打开了我对文化史的研究视野,我在父亲的文学家庭研究基础上,扩大到文化家庭、文化家族的研究。在研读了父亲留下的大量艺术图书(画册、书法集等),我才慢慢体悟出艺术的魅力,并吸取了广泛的知识、技能等。父亲生前有意无意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他的余晖照亮了我的一生。我钦佩父亲郭可慈广博的知识,崇敬他孜孜不倦、勤奋学习和写作的精神,因此把父亲作为人生学习的第三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三个人生楷模,我会经常对照、反思,自我激励而不断前行。
版权所有:新时代先锋网@2021 闽ICP备2021013525号
联系邮箱:mayimedia@qq.com微信号: cnmy2021联系QQ:3559356856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