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先锋网:全新视角聚集新时代中的先锋事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页 > 文化教育 >

哈尼族摄影家守望梯田30年:记录耕作“世遗”的人们

时间:2022-04-15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熊佳欣

中新社昆明4月14日电 题:哈尼族摄影家守望梯田30年:记录耕作“世遗”的人们

  四月的昆明,满目皆是春的绿意,市民走进云南文学艺术馆,在百余幅哈尼梯田照片中可见四季的斑斓。被留影于梯田上的人们或劳作或休憩,播种的希望与丰收的喜悦被定格。其中最早的光影瞬间已逾30年,来自1989年春天。

  图为4月9日,市民在位于昆明市的云南文学艺术馆参观《哈尼梯田文化 罗涵摄影巡回展》。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从1989年至今,在哀牢山区上千公里的纵深峡谷中,哈尼族摄影家罗涵几百次进出哈尼族村寨与梯田,拍摄了10万余张照片,写下60余万字的采访笔记。三十年来,他将目光聚焦于平凡点滴之处:山寨、稻农、孩子、梯田、耕牛……只为记录“这片青空下发生的最真实的点滴”。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总面积约100万亩,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共垦共创的农业文化奇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大地雕塑”。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图为4月9日,市民在位于昆明市的云南文学艺术馆参观《哈尼梯田文化 罗涵摄影巡回展》。 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在罗涵看来,哈尼梯田拥有“活的生命力”,不仅因其凝结着世代农耕智慧,还始终以丰饶的物产馈赠、滋养着一方人民。“上千个四季轮回中,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日复一日地耕作,他们是哈尼梯田生命力的来源。”

  “农耕时序是哈尼梯田文化最重要的底色,是哈尼族延续千年的法则,哈尼族的节日也依照稻作的循环生长秩序来确定。”罗涵的摄影纪录周期亦遵循以年为单位的农耕社会节律,留下了“活态的文化温度”。

  在众多影像中,罗涵认为丰收时节的作品情绪最为饱满。风吹稻浪,稻谷扬起在阳光下闪耀如金,而更灿烂的是一张张喜悦的面庞。

  “很难想象,一个如此勤劳的民族竭力创造‘奇迹’同自然相抗争,长久以来却仍难逃贫困落后的命运。”三十多年前,罗涵在元江县羊街乡泥泞不堪的公路边拍摄下三个男孩,他们眼神企盼地望着一辆汽车走远。

  2018年,罗涵几经辗转寻找到照片上的三个男孩,他们都已过而立之年,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哈尼族人崎岖的土路、破旧的土掌房和‘靠天吃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年复一年的拍摄,罗涵在祖先将其巨变的土地上,见证了新的时代巨变。他拍摄下“讨饭之乡”如今高楼林立,回访一个个脱贫摘帽的村寨,看到青年们回到家乡带来新的活力,通过网络将红米等梯田农产品销往全国。

  与此同时,哈尼族人将“山野仙居”式的古老村寨和梯田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打造以澜普旧寨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红河谷正在崛起新的‘诺玛阿美’(哈尼族人向往的理想家园)”,罗涵说。

 

上一篇:新时代先锋网报道 中国著名书画家、企业家——贾玉柳

下一篇:300学生干一月,中间提成63万:职校“卖人头”,歪风要刹住

蚂蚁传媒网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新时代先锋网@2021 闽ICP备2021013525号

联系邮箱:mayimedia@qq.com微信号: cnmy2021联系QQ:3559356856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