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近期,上海疫情发展态势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记者日前从复旦大学获悉,疫情之下,该校党员纷纷“向社区报到”,亮身份、见行动,到所在社区参加防疫志愿工作,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能力帮忙基层筑起一道“红色屏障”。
自3月28日浦东地区进行封控后,法学院法理、法史党支部张光杰老师第一时间向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加入小区志愿者队伍,负责核酸检测秩序维持、抗原试剂盒发放、生活物资配送等工作。
近期,随着封控时间延长,生活物资暂时短缺,居民对病毒感染后果也有担忧,小区里产生了不同的声音。张光杰积极参与了社区抗疫临时党支部的筹建。
在抗疫工作中,尤其是在小区出现阳性病例后,业委会、居委会、物业与居民间出现了一些摩擦和误解。张光杰常与支部党员一起,肯定业委会、居民等各方在特殊时期为社区作出的辛勤努力,尽力去营造良性互动的氛围,“我们党员志愿者要做好协调工作,成为沟通的桥梁。尊重各方权益,引导大家将心比心,相互理解。”
在这期间,小区里有位住户抗原检测结果异常,她主动向居民说明情况,提醒居民防护。居民们不仅没有抱怨,还鼓励她。“我们志愿者也在群内赞扬了她勇于担当的精神。各方之间相互理解,也能促进社区抗疫工作顺利开展。”张光杰说,困难时期,党员就应该站出来、冲在一线,“这样才会有更多人行动起来。”
在另一边,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工党支部书记赵超一直在思考——如何用科学防疫的知识来武装居民。
“我们有很多热心且富有责任感的志愿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党员也有群众,但我发现大家都缺少两个东西,一个是科学防疫的知识储备,另一个就是主心骨。”针对小区确认病例攀升情况,特别是志愿者缺乏培训,居民对防护知识急迫需求时,赵超与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沟通,成立专家咨询与科普志愿团,为志愿者进行防护知识现场培训,实地教授防护设备穿脱、物资消杀处理等,并录制成视频,方便更多志愿者学习。
赵超开办线上防疫课程。复旦大学供图
他还带领社区群众自发组织线上科普防疫讲座与学习,为居民做科普讲座《从认识奥密克戎新特点看社区防疫的要点问题》。当天有200多位居民在线参与了讲座,居民不仅自制听课笔记相互分享,甚至有很多居民希望加他的微信,向他咨询,他也随即公布了自己电话号码,提供在线咨询服务,24小时接听小区居民电话。
赵超曾是其导师闻玉梅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宣讲报告团中的一员,如今,他接过导师的接力棒,在小区一位17个月大的婴儿出现高热、婴儿父母均确诊阳性暂未转运的情况下,紧急为他们提供医学咨询和对接,稳定婴儿父母的情绪,并持续跟踪为他们提供突发症状的应对策略和就医流程。
余巍在小区里发放物资。复旦大学供图
戴手套、灌装消毒剂、喷洒消杀、核对物品、分拣所属单元楼、分批搬送到户。这是4月1日以来,除了楼宇封控时期外,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与微生物党支部书记余巍的志愿者工作日常。
随着上海疫情防控的形势不断严峻,市民对生活物资的需求日益迫切,每日的团购、外卖逐渐增多。卸货、提菜、搬货、上楼、下楼,从中午12点到下午5点,7个单元楼,余巍和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以自己的方式,确保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居民手中。
“这些工作虽然繁琐、费时,但社区确实需要这样一批志愿者,尤其是党员同志能够站出来,去帮助整个社区维持正常运转。我们志愿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共产党员,我们就是希望能够响应党组织号召,助力物资运送‘最后一百米’的解决。”余巍说。
版权所有:新时代先锋网@2021 闽ICP备2021013525号
联系邮箱:mayimedia@qq.com微信号: cnmy2021联系QQ:3559356856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