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晏阳初一生在中国和世界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七十余年,是中国第一位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公益人,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和他所从事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从不依附任何一个党派,不参与任何党争,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从而使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鲜为人知的是晏阳初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和红色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为此,本报特邀《晏阳初》一书作者对此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晏阳初的爱国情怀和红色印记
苗勇
晏阳初从1920年归国到1949年离开,在中国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工作整整30年。彼时,国内时局动荡,军阀混战,党争激烈,经济困顿,环境艰难,但晏阳初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多次拒绝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任职邀请,年轻气盛的少帅张学良更是以出资八百万元大洋支持平教事业为名,并兵戎相逼强行要求其担任东北行政院院长,均被晏阳初谢绝。但晏阳初自始至终热爱祖国,坚持抗日,始终对共产党十分拥戴,他和他在中国领导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无一不镌刻着厚重的爱国情怀和红色印记。
定县试验区成为撒播革命火种的摇篮
1926年,晏阳初将他所创建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下简称:平教会)迁至定县,带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知识份子携家带口,“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来到定县实施了举世闻名的“定县试验”。通过开展文艺、卫生、生计、公民“四大教育”和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礼俗“六大建设”,开启民智,培育“新民”,力图为苦难深重的中国探索不流血的救国强国之路。当时,正值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发生不久,加紧限制共产党革命活动时期,定县试验区涌入大量中共党员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并使党组织建设迅速取得重大发展。定县试验区事实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传播红色思想、撒播革命火种的重要基地,铬上了鲜明的红色印记。
据《定州市党史概述》等资料显示,定县试验开展不久,一大批定县籍中国早期共产党员便相继回到家乡,加入到平教会,并利用平民教育活动开展传播革命思想,撒播革命火种。
1926年9月,出生于定县西杨村的中共党员李致祥(〔1901-1937〕,字庆函,1933年任沙河西区区委书记)回到定县,利用平民教育的机会宣扬马克思主义,在西杨村发展了定县第一批中共党员,并于1930年2月在西杨村建立了定县第一个党支部,随后又建立了平教会等8个党支部。
1927年5月,《松花江上》作者、后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出生于定县西建阳村的共产党员张寒晖返回老家,加入定县试验,利用平教会提倡“深入民间”的机会,以平教会工作人员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宣传活动。张寒晖还利用参加平教会平民文学部的《平民识字课本》编辑工作,和黎李纯、赵伯庸、邵恒秘、王泽民等人编写了平民教育短期小学课本、《我们的中国》等平民教材,修订了《平民千字课》,将革命思想融入其中,撒播革命火种。
1928年,出生于定县西王耨村、建国后曾任农垦部副部长的共产党员张省三回到定县,进入平教会任翟城农场技术员,一边参加晏阳初领导的定县试验,一边从事革命工作。后来,张省三被教育局任命为职业学校校长,张寒晖任学校教导主任兼国文老师,他们利用这一阵地,大力传播革命思想,将学校建成“播种革命火种的阵地”。
同时,李德仲(曾任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定县中心县委书记,建国后曾任中共吉林省委代理书记)、叶德光(1934年8月在龙山县苗儿滩牺牲)等一大批早期中共党员,都曾在晏阳初领导的定县试验区中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开展革命活动。
在晏阳初定县试验的掩护下,定县党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1931年,定县全县已建有党支部14个,发展共产党员183名。1932年3月12日中共定县委员会成立,使定县的建党工作和各项革命斗争从此走上有领导、有组织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在晏阳初定县试验探索实践中,深刻地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和红色元素。
(苗勇著《晏阳初》)
毛泽东主席称晏阳初为共产党的朋友
1937年8月13日,上海保卫战全面打响。8月下旬,国民政府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等各个党派领袖以及晏阳初、梁漱溟、胡适等社会名流共16人组成国家最高参议会,共同商议联合抗日。会议期间,晏阳初慷慨陈词:“如欲争取抗战的胜利,而不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训练组织起来,教他们抗战,则又凭什么来保障抗战的战功?中国的农民不但在量上占全国民众的最大多数,而且在质上,更是一国的基本队伍,具备无限可能性的潜伏力”,晏阳初还多次强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由,不能依靠国联而要靠自己”“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在此期间,晏阳初专程拜访了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两人相谈甚欢。他同周恩来交谈时说:“这回中国要达到最后的胜利,必须在面积上能扩延,在时间上能持久。而持久战与全面战,与其赖前方的武力,宁更赖后方的充实与坚强”。晏阳初十分赞同共产党的主张,强烈呼吁各大政党能够摒弃前嫌,共同抗日。会谈中周恩来向晏阳初发出邀请,说“晏先生一直深入民间,了解民众疾苦。目前,我陕北军民也正在大搞农村改革运动,在我们的变工队、识字班,你的‘四大教育’模式,我们正在借鉴。希望晏先生今后有空到陕北来指导。”
晏阳初接到邀请后,十分高兴,便立即着手前往访问陕北延安的准备工作,但由于当时晏阳初正领导湖南等地区民众参加抗日运动,只得先行派出平民教育运动重要成员、民国定县县长堵述初前往延安,转达他对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的深深敬意。
1938年8月在延安,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了堵述初,表示共产党愿做平教会的朋友,并对晏阳初进行了高度评论,对晏阳初“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并希望能“有几千几万的优秀干部去参加”平教运动。
晏阳初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指示参访团尽快将考察情况整理成资料,并急切说“要好好研究,好好学习”。
晏阳初创办的学校成为共产党的活动阵地
1936年2月,晏阳初重返湖南开展平民教育运动,设立省立衡山乡村师范学校,并明确由平教会教育部主任汪德亮负责。学校一成立就十分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军”主张,校长汪德亮亲自授课,并动员其他教师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爱国主义思想在学校深入人心。特别是1938年至1939年,全校以宣传抗战为中心,出版书籍《一个学校的总动员》,动员全校师生下乡办抗战教育,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到农村宣传抗战,演出话剧、杂剧,教唱抗战歌曲,慰问抗战军人家属。
学校积极支持革命活动,图书室不仅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论持久战》等大量的进步书刊,还以“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求学期间以不参加党派活动为宜”的理由,拒绝师生加入国民党组织,却支持共产党建立了中共衡师党支部。
由此,中共衡师党支部在学校师生中发现和培养了刘志愚、杨京川等一大批中共党员,并组织动员一批学生奔赴延安、皖南抗日前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江西省见晏阳初在湖南培训成果卓著,特邀请晏阳初协助创办了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学校。
1940年,为抗战需要和为战后建设培养和储备人才,晏阳初在重庆创办成立了“私立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1945 年扩充为“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学校成立后,晏阳初不仅坚决抵制、成功拒绝国民政府在学院设立政训处,图书馆中还有大量被国民党明令查禁的进步书籍,一些宣扬共产主义的著作也堂而皇之摆放在阅览室供学生阅读。由于晏阳初影响大,国民党当局对其也无可奈何,乡村建设学院成为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共产党员避风港,保护了于再烈土、詹易之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以及他们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于再:〔192l-1945〕,原名于镇华,又名于培卿,浙江余杭人,中共党员,毕业私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一二·一”惨案中恓性)(詹易之,晏阳初的学生,原中国乡村建设学地下党支部书记)。作家老舍及夫人胡絜青、社会活动家费孝通、马寅初等人,均在该院授课做讲座,学院空气民主自由,以致很多人将其戏称为“小解放区”。
晏阳初一心爱国立志抗日
晏阳初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他的定县实验、湖南衡山实验、湖南农民抗战教育运动和协助政府建立四川抗战大后方等,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整个抗战期间,晏阳初始终澎湃着满腔热血。自日本侵略东北三省及热河的时候,他率领平教会立即编印一套《历史图说》《国难教育丛书》,并以讲演、故事、诗歌、戏剧、图画等各种体裁,向全国民众做一番警醒启迪。
抗战开始,平教会即应用平民千字文之词句,编成记述前线民众协助国军种种可歌可泣事实的小册子,容易阅读及传布。海外尚有《战地血花》(1938年1月长沙刊行),内含《裹伤寡妇》、《鸡蛋》、《我的枪……》、《一个小兵》、《扳闸勇士》、《救护队》诸篇,每篇在一千字以内,事实极感人。特别是定县农民深受平民教育的训练和四大教育的启示,不甘受日军凌辱,组织起游击队打击占领军。定县城区日军得而复失达七次之多。受平民教育训练的民众力量可想而知。后日军增援,即将平教会工作较久的若干重要村庄加以包围并用火攻,且用机关枪扫射自烈焰中逃出男女与儿童,抗战期间,定县近 2000 人伤亡,可见定县人民的英勇顽强。
1937 年抗战爆发后,晏阳初立即组织“农民抗战教育团”,仅湖南省就有 75 个县农民抗战教育团,动员民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8月的一天,晏阳初在农民抗战教育团发表激情洋溢演讲,他穿着在法国战场穿过的军装,笔挺地精神抖擞地站在队列前:“今天在场的青年,都来自沦陷区。是日寇的刺刀将你们赶出了宁静的校园。离乡背井,流亡到了这里。可是我知道,你们人在这里,心却还在家乡,亲人的悲呼还响在你们耳畔,带血的刺刀还晃在你们眼前。今天这里是后方,明天你们家乡的悲剧也许就要在这里重演!难道我们就这样束手待毙吗?不,我们要保卫我们的家乡,保卫我们的亲人。我知道你们都怀着一颗火热的报国之心,一腔沸腾的热血,然而恨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徒切齿而自伤!”他的演讲激动了在场青年,大家含着泪,鼓着掌,听晏阳初继续着他的慷慨激昂,“现在,你们的机会来了,到农村去,用你们的血和泪去唤起千百万同胞!去激起他们的斗志!去点燃他们的怒火!”晏阳初就像是在发布一份战斗的宣言,他说:“我们要把后方当作前方,将我们的话语,化作射向敌人的子弹,将我们的歌声,化作劈向敌人的刺刀。广大的农村,正是我们马革裹尸的最好沙场!听罢,战鼓敲响了,号角吹响了,热血青年,盍兴乎来!”片刻宁静后,会场爆发出雷霆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同胞们团结起来! ”“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去!”的呼喊。晏阳初也高举着手臂,融入这滚滚的洪流。
时任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看到了农民抗日教育团的作用,要求晏阳初进一步扩大这个作用。于是,平教会在湖南全省招收大专学生 400 人,中学生 3000 人,集中训练后分派到全省各地组织农民抗日自卫队。六个月时间训练民众约一百万人,多数是青年壮年。其中合格的再接受军事训练成为地方自卫队和前方兵员补充力量。
1938 年,晏阳初又根据张治中意见办起了地方行政干部学校,对湖南省的县长、乡镇长进行培训。连续举办三期,共培训学员 5500余名,后来又将培训扩大到保长层面,培训了保甲长 40000 余人。
1939—1942 年,日军三犯长沙,三战三败。中国军队能保住长沙,除了军队自身英勇顽强的抵抗之外,民众的配合和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晏阳初除了组织农民抗战教育团外,还协助四川实施新县制,建设抗战大后方,举办了抗战戏剧讲习所、青年战地服务团、难民生产辅导团,创办壁山保育院,兴办抗战工厂,发行农民抗战报,编印抗战丛书和抗战连环画……
整个抗战期间,晏阳初燃烧着他心中的那粒火种,八方奔走,倾力奉献。正如晏阳初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四川师范大学唐志成校长所说:“晏阳初在民族危亡之时,既是一介书生,又是一位战士,既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位英雄”。
至于晏阳初爱国情怀更不用说,无论是1913年他以入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按规定可获得英皇爱德华第七奖学金1600美元,但因要改英国籍晏阳初断然拒绝奖学金;还是1920年他从美国耶鲁与普林斯顿双料常青藤大学学成毅然决然归国,解下长衫,俯下身子,躬耕泥土,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始终都在寻求救民强国之路;亦或他死后,他的骨灰运回祖国巴中安葬,都充分体现了晏阳初忠贞不二的爱国情怀。(作者:苗勇,系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知名作家)
版权所有:新时代先锋网@2021 闽ICP备2021013525号-1
联系邮箱:mayimedia@qq.com微信号: cnmy2021联系QQ:3559356856
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